本文目录一览:
福特途睿欧:你可能忽略了一款大型MPV
在MPV的功能分类上,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家用MPV、商务MPV和商用MPV。家用MPV主要满足家庭出行需求,适合六至七人的家庭出行;而商务MPV和商用MPV则存在一些差异。除了车架结构不同外,二者在外观尺寸、舒适性、实用空间和驾控功能配备等方面也有诸多不同。
作为商用MPV的代表性车型,途睿欧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内部空间尺码。尽管在国内市场,商用MPV领域尚未激战正酣,竞争对手如GL8奥德赛等商务MPV仍占主导地位,但商用MPV的市场潜力不容忽视。目前,同类竞品如奔驰威霆、丰田海狮和大众迈特威等几款车型尚为数不多。尽管国民对于MPV的区分还处于懵懂状态,但国际化汽车厂商早已开始细分市场分析,提早布局。据闻PSA也计划在国内推出类似车型。
随着汽车租赁业的兴盛和外包化趋势的流行,自购商务接待车的市场将逐渐萎缩,而租赁商务车进行接待将成为新潮流。预计尺寸更大的商用MPV将会迎来一轮热潮。对于车企而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定位以及满足租赁公司的需求。现款途睿欧在15-25万区间的MPV市场定位看似“尴尬”,但实际上它是福特在国内提前布局的细分车型。其2,933mm的轴距和203匹马力的2.0T汽油发动机配置是为了适应国内市场而做出的选择。
途睿欧属于全顺车系,是Ford Tourneo的中文版本,而Tourneo则是Transit Custom的高级版本。尽管同属于Transit车系,但二者在传动布局上有着本质不同。Tourneo采用前置前驱布局,注重舒适性考虑。作为一款商用MPV,途睿欧的座椅布局和内饰设计充分考虑了实用性和空间优势。其2+2+3的座椅布局以及出色的空间扩展能力使得其成为商用市场的佼佼者。与GL8等商务MPV相比,途睿欧在行李空间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轻松应对多种商务需求。
在欧洲和美国等地,商用MPV早已流行多年。它们注重实用性,内饰简洁大方,行李空间充足,适用于多种场合的灵活使用。尽管豪华感可能不如某些商务MPV那么豪华炫目,但其核心价值在于实用性。途睿欧的改款设计更加家族化,外观造型呈现出“瘦脸”效果,更加时尚。新增的LED日间行车灯符合欧洲造车规范。改款车型在中控台、储物空间等方面进行了升级,配备了更大的显示屏幕,方便驾驶者使用。
关于动力,国内版本的动力系统预计会沿用代号为4G20B5L的2.0T EcoBosot发动机。不过,作者更期待能提供柴油引擎作为选择。考虑到途睿欧的车体较大且预测常年满员状态下重量可能超过三吨,柴油引擎的庞大扭力将更适合其使用需求。尽管此次改款给人的感觉可能只是外观和内饰设计的小升级,但在汽车行业,定期的小改和大改是常规操作,尤其对于有实力和产品线繁杂的车厂来说更是如此。福特对途睿欧的这次小改可以视为顺应市场发展的常规动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专业的介绍,建议咨询汽车行业专业人士。
又一6座MPV来袭,奥德赛的空间,昂科旗的外观,竞争嘉际、GM6?
在节假日家庭出行日益普遍的当下,传统的5座家轿已无法满足三代同堂大家庭的需求。在此背景下,7座车型逐渐进入了消费者的视线。然而,多年来市场上可选的七座车型局限于SUV和MPV领域,但它们的年检政策困扰着许多消费者。为解决这一痛点,各大品牌纷纷推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如吉利嘉际和传祺GM6等6座家用MPV车型的出现。在这一竞争中,上汽通用五菱也没有缺席,其五菱品牌推出的全新银标车型——五菱凯捷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五菱凯捷不仅是五菱品牌进军高端市场的首个尝试,也是其在MPV市场的全新布局。其不再采用传统的前置后驱布局,而是采用前置前驱布局,专注于打造更出色的驾乘舒适性。在外观设计上,五菱凯捷展现了全新的设计理念,采用五菱最新的翼动美学风格,前脸与上汽通用的别克昂科威有异曲同工之妙。侧身线条修长流畅,配以悬浮式车顶的视觉效果,展现出时尚感。
进入车内,中控台的大量横向平行线条提升了整车的规整感,大尺寸液晶屏、全液晶仪表盘等细节设计使得内饰显得高端大气。同时,座椅布局和灵活性方面的出色表现,使得五菱凯捷在空间利用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媲美本田奥德赛。第三排空间表现不俗,座椅放倒后可以形成纯平后备箱装载空间,满足家庭出行的多种需求。
在配置方面,五菱凯捷同样不遗余力,全景天窗、高清液晶中控屏、主驾座椅加热等一应俱全。同时,ADAS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配备使得驾驶更为便捷安全。动力部分则搭载上汽通用五菱最新的1.5T涡轮直喷增压发动机,匹配CVT无级变速箱,未来还将推出混动版车型。
总结而言,五菱凯捷作为银标五菱的首款高端家用MPV,凭借其外观、尺寸、空间和配置上的诸多亮点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面对吉利嘉际、传祺GM6等竞争对手,五菱凯捷有着明显的实力优势。然而,要想续写五菱宏光的神话,除了产品本身的实力之外,合理的售价也至关重要。我们期待五菱凯捷在未来的市场表现中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惊喜。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的观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