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东风裕隆被迫无奈破产清算,纳智捷汽车已成为历史
对于一个汽车品牌而言,打造卓越的产品是核心,同时还要确保用户在日常使用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并善于掌控公众舆论。这些都是一款成功车型不可或缺的因素。然而,东风裕隆纳智捷这个品牌曾在舆论风波中逐渐走向衰退,最终不得不面临破产清算,黯然退出中国市场。
纳智捷进入中国市场时,共推出了8款车型,包括URX、U5EV、U5SUV、全新优6、锐3、全新纳5、优6SUV和新大7MPV。但实际上,可销售车型仅有U5SUV、优6SUV和URX,其余车型均处于停售状态。该品牌由东风汽车与台湾裕隆集团于2010年联合创立,双方各持股50%。其主要业务为生产和销售自有品牌“纳智捷”汽车产品。纳智捷在中国市场奋斗了整整十年。
在随后的几年里,纳智捷迎来了最辉煌的时刻。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借着SUV热潮,其销量分别为3.12万、5.22万、6.03万辆。然而,好景不长,品牌质量和油耗问题开始受到公众吐槽。一些讽刺的舆论如“纳智捷凭一己之力养活无数汽修厂”、“为什么纳智捷有那么大的前保险杠?答:为了方便拖车”等声音不断涌现。甚至中石化也针对这些舆论做出了回应。
自2015年达到销量高峰后,纳智捷的销量开始迅速下滑。真正的噩梦从2017年开始,2018年更是达到了巅峰,当年销量仅为9362辆,2019年更是降至1947辆。到了2020年前9个月,销量仅77辆。
东风汽车在纳智捷日渐落魄之际,采取了“撤人不撤资”的措施。然而,尽管有竺延风的打算将其打造成东风自主板块的高端品牌,但人员和资金是打造品牌的基础,这一点或许并未得到充分考量。
从纳智捷进入国内的发展历程来看,裕隆集团前董事长严凯泰的战略布局是明智的。遗憾的是,他于2018年因病去世,纳智捷失去了最终的灵魂和挽救的机会。在纳智捷退出中国市场之前,不少车型的售罄情况已经十分严峻。新车无车可售,二手车市场更是不堪设想。
近年来,退出中国市场的汽车品牌不止纳智捷一个。像铃木、欧宝、菲亚特等品牌虽然也退出了中国市场,但消费者对其退出感到惋惜。然而,对于纳智捷的退出,消费者更多的是对其品牌质量问题的不满和失望。舆论的调侃或许加速了其衰退的进程,但真正导致销量惨淡、最终倒闭的仍是品牌本身的质量问题。用户在日常使用中的不满,暴露了所有潜在的问题。
最后要说的是,以纳智捷大7为例,它的困境并非完全由舆论压迫所致。舆论调侃的车型很多,比如与汉兰达尺寸和工信部综合油耗相似的纳智捷大7,汉兰达的舆论压力并不比它少。但在销量上,两者却是两个极端。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品牌质量,如果用户在日常使用中的体验不佳,那么所有的问题都是大问题。本文来自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汽车之家的立场。
汽车L标志是什么车
关于雷克萨斯纳智捷利兰这个品牌,有一种说法是,那个形似小于号的L标志代表着雷克萨斯。实际上,我们讨论的可能是东风裕隆,这是一个属于台湾裕隆集团旗下的汽车品牌。人们更常称其为纳智捷。如今在中国,它的4S店已经遍布各地。其首款车型——大7SUV,价格大约在20多万。这款车国产后,被冠以东风裕隆纳智捷的名号。
雷克萨斯纳智捷虽然源自中国台湾,但在中国被视为国产汽车品牌。纳智捷以其独特的外观设计和宽敞的内部空间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然而,现状却令人叹息。如今的纳智捷在二手车市场陷入困境,甚至成为让人避之不及的品牌。造成这一切的主要原因在于纳智捷的车辆保值性极差。二手车经销商一旦购入纳智捷,往往会面临难以转手的尴尬局面。即使最后能够售出,也常常意味着亏本生意,这就是车贩子拒绝接纳智捷车辆的主要原因。